诈骗行为达到一定条件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行为人实施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关于诈骗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作出数额认定与刑罚相适应的具体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依法应当适用较高的量刑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司法解释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根据上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两院可以共同研究确定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但是需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根据刑法的量刑幅度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确定了构成诈骗罪的不同情形应当在量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如果按照法律规定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不在上述范围。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的量刑起点,司法机关会根据诈骗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以此来确定基准刑。并且结合其他情节,比如自首、认罪认罚、积极退赃等也是决定判刑多少的因素。如果诈骗15万不退赃,应该在三年至四年确定基准刑起点,根据其他案件具体情况,由办案的司法机关最终来确定判处的刑罚。司法实践中可能判处三年至五年的有期徒刑。当然,最终具体判处的刑期会有很多因素起到作用。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