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紧邻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的城墙依险峻山势而筑,并以奇、特、险著称于世。司马台水库将该长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有美人楼16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楼18座。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到司马台长城要穿过新开发的“古北水镇”,然后还得坐缆车,可以节省一段爬山的路程,下缆车后再走一会儿才能上到长城上。这段路虽然不长,但十分陡峭,几乎直上直下。长城很多段都是修建在山势陡峭之处,但像司马台长城这般险峻的,也不多见。
从山脚下朝上仰望,山峰绵延相连,横亘东西,山体上部陡然直立,犹如人的手指并拢。长城便在这“指尖”上起伏,地势之雄峻奇险,可想而知。
但可惜的是,大概是出于安全考虑,司马台长城标志性的几个地段:望京楼、天梯、仙女楼等都没有开放。最东边只能到东十楼,还安排了两位保安,阻拦想继续往东走的游客。
看过望京楼、仙女楼的照片,那才叫惊险,比如仙女楼,,需登“天梯”而上,天梯坡度达85度,几近垂直,砖石砌就的台阶仅可容脚,两侧便是悬崖陡壁,中间的天梯远远望去细如线,薄如刃,陡如立,没有十足的勇气,根本不敢踏足。
但即便不能欣赏到望京楼、仙女楼的风采,只是开放的从东一楼到东十楼这一段,已经让人领略到司马台长城独特的魅力。
首先是“险”,望京楼、仙女楼的险峻无缘领略,但从东一楼到东十楼这一段也够险的,比如东十楼便是建在绝壁之上,威风凛然。从东九楼到东十楼,脚下就是悬崖,往下望去如刀削斧劈,险峻奇绝。
其次是形态多样。司马台长城所在的蓟镇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后经蓟镇总兵戚继光加固,是明长城中的精华之作,更是戚继光等古代将士的智慧创造。因为地形独特,所以也造就了这段长城的多姿多彩。
就敌楼而言,样式有两层、三层、扁形、圆形、拐角形、两眼、三眼、四眼、六眼、二十四眼,屋顶有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和重檐悬山式多种,但由于风雨侵蚀,敌楼大多已残破,木质楼顶更是没有保存下来。
就墙体而言,既有人常见的“城墙类型”,也有适应悬崖峭壁的单边墙;既有随缓坡而舒展的马道,也有陡坡上以大阶梯叠进的“天梯”。在东四楼到东五楼之间就有一段单边墙,虽然远没有仙女楼的那段单边墙险峻,但也让我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单边墙。
长城大部分地段都是常见的“城墙类型”,而单边墙则不是常见的城墙,仅是一堵薄墙。这是因为所在的山脊高耸而薄,无法修建宽敞的城墙,只能垒砌起像普通墙壁那样的薄墙。东四楼到东五楼之间的这段单边墙,是用粗大的毛石砌筑,宽约半米,墙体上留有瞭望和射击的孔洞。虽然不是那种顶部有马道的城墙,但因为地势险要,半米厚的墙体也足以抵挡敌军了。
司马台长城随山就势,时宽时窄、时起时落,构思精巧,形态各异,使之成为万里长城中“集大成”的一段。
因为时间有限,下午2点上山,只有不到两个小时,我几乎一分钟都没休息,马不停蹄地从东东八楼走到东十楼,再往西走到东一楼,基本上将开放的这一段长城完整地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