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京剧的前身是什么剧种(戏曲国粹京剧的产生)

时间:2024-09-03 09:15:20

中国有很多地方剧种,但是能称为“国粹”的只有京剧剧种。之所以称为“国粹”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吸收了各地方剧种的精华,可能更是因为他受到了京城达官贵人的喜爱吧!

山东有吕剧、陕西有秦腔、河南有豫剧、安徽有昆曲、广东有粤剧、上海有沪剧等中国的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艺术细胞,在蔓延和传承。京剧虽然称为国粹,也不是人人都喜爱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

霸王别姬

相比于其他剧种的历史传统悠久,国粹京剧反而是个小年轻。也正是因为他诞生的比较晚,所以可以参照和吸收其他地方剧种的精华。我们认识京剧是从一部电影《霸王别姬》当中了解的,年轻人不大喜欢这种戏曲,当然年轻人可能不喜欢所有的戏曲。主要原因是太慢了。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都开始喜欢了!

京剧大概产生于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北京,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一般称作皮簧戏。从地方剧种到京剧。在他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在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等各个唱腔,很快压到秦腔。有些秦腔的演员就加入了徽班,逐渐形成了徽腔和秦腔合作的局面。徽班在徽调的基础上吸收了秦腔的唱法,在京城逐渐取得了主导的地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作为一个剧种的二簧调开始逐渐取代昆曲,在京城风行一时,成为京剧形成的最早萌芽。

到了道光年间。湖北演员王洪贵、李六、余三胜等人进入京城表演。使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第二次进行融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京剧的表演上有了一番新的气象。领班主要演员的行当有了改变。其主要演员由旦角变为生角,演出的剧目改为老生为主,且都是唱功戏和唱做并重的戏。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同光十三绝”,他们都是同治到光绪初期活跃在舞台上和观众心目中的各行名角儿。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到上海演出,以悦耳动听的京调,胜过安徽皮簧班人称“京戏”,京戏一词遂从上海传到北京。

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演员有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被人们赞为“三鼎甲”、“老生三杰。”三人在唱、念,上各带乡音,形成徽、京、汉三大流派。对皮黄戏进行全面改革的人物首推谭鑫培和王瑶卿。其中谭鑫培对皮黄戏影响最大,在于他统一了当时舞台上所使用的字音。它采用与湖广音夹京音读中州韵的方法,形成一种念法。以后逐步予以规范化,成为京剧字音的标准。王瑶卿的贡献在于他为京剧旦角的表演方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把青衣、花旦、刀马旦、闺门旦的各种表演艺术揉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旦角的表演艺术。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宫廷。在皇室的提倡下得到迅速发展,京剧艺术在历代名家的努力下更是完美,形成了不同一地方剧种的艺术特色。

精湛的表演

京剧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京剧脸谱的色彩,人物性格。

从色彩上说京剧脸谱,有红、紫、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彩。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一般来说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双;紫色象征刚至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中正耿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喻人物的生性奸诈,手段狠毒;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寓意人物刚正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丹心。黄色代表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预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的灵活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努恩百科 鲁ICP备20240986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