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叹号是什么意思(请不要滥用感叹号!)

时间:2024-11-11 10:45:11


一句话没有说完用逗号,完整的一句话用句号。发出疑问用问号,引用他人词句用引号,书名标题就得用书名号。

当然,在上述等16个标点符号中,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他特定的用法,不可乱用,更不可滥用。

从当下来看,传统媒体依然坚守着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从采写到校对、编排,毕竟还是有一套最基本的新闻发布程序。而部分网络媒体则不同了,在追求时效性、新鲜事件快速发布的同时,便偶尔就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规范常识。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下,大多平台没有一个规范的编审团队,大都未经过专人编辑、专人校对,至于标点符号的事儿,采写人员写成什么,平台上就发出个什么。

如此,便就形成了网络新闻稿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如若不信,我们大可翻一翻一些自媒体的“新闻报道”,仅数一数一篇文章中感叹号使用了多少,这种用法是要表达一种多么夸张的客观事实呢?更有甚者,是同时连着使用3-5个感叹号,这样的创新,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什么是感叹号?感叹号又称感情号(!),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什么是感叹句?感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它所表示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等强烈感情的句末,句末都要用感叹号。

在表现客观事实的新闻报道中,是否需要表示强烈的感情?是否需要组织赞颂、喜悦、愤怒、叹息等强烈感的语句?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位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加入了强烈的个人情绪,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最常见的一种“病例”,便是某些报道中文章末尾那句话:“本报将继续关注!”、“记者将继续关注!”。这本是表达新闻单位或记者对某事件的一个报道态度而已,但加上感叹号,就让人感觉歧义百出。

曾有人在新闻写作技巧中建议不使用感叹号,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也有些许不妥。比如在采访第三人称时获得的信息,组稿时对其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以及感叹句末尾,可适当加入感叹号以便表露第三人称的个人情绪。当然,这也只是个特例而已。

使用某标点符号的频率,似乎与作者的习惯及喜好有关。感叹号的滥用,不只是在部分新闻报道中常见,在当前的一些社交软件中也不乏少有:“在吗!你现在有时间吗!你现在能看看吗!”

列举此类,我们忽然发现,这样的人在周围还是挺多的。但是,作为从事新闻纪录和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来说,就应该注意这一问题了。写稿莫着急,三思而后行,把握要点,注重结构。大到标题,小到标点,都应该为广大网友和读者负责,为新闻事业做到最基本的担当。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努恩百科 鲁ICP备20240986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