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买银行理财时,一般都会先看一下它的收益,只有收益足够吸引人才会去买。不过,银行理财在全面净值化之后,就不再使用预期收益了,取而代之的是业绩比较基准。那么,什么是业绩比较基准?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是否可靠呢?
业绩比较基准其实也是一种预期收益,并不是真实的收益。它是根据理财产品或其他同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预估出来的未来一期中投资者能从该理财产品上可能获得的收益。
如果理财产品是老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就是根据该理财产品的往期业绩预估出来的。而如果是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因为还没有往期业绩,所以业绩比较基准就只能通过其他同类产品的历史业绩来预估。
总之一句话,业绩比较基准就是预估的未来的收益,预估收益的依据则是过去的收益表现。
业绩比较基准通常被用在净值型理财产品中,所以银行理财在全面净值化后,也就用业绩比较基准取代了预期收益。
那么,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与以前的预期收益,到底哪个更准呢?
虽然业绩比较基准与预期收益都是预估的收益,但业绩比较基准相比预期收益来说,准确性可能还要更低一些。
对银行理财有所了解的人就应该清楚,以前的银行理财大多是非净值型的,而非净值型银行理财用的就是预期收益。
作为非净值型银行理财,因为它的净值不会有波动,它的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只能通过其投资的资产可能获得的收益来预估。
由于非净值型理财投资的资产多为有固定收益的资产,收益多来自资产的利息,所以未来的收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预估,预估出来的收益也相对比较准。
而净值型银行理财用的业绩比较基准,虽然是有参考过去的收益情况,但由于净值型理财的净值波动通常没什么规律可言,波动时大时小,净值时涨时跌,所以未来的收益情况可能就会与过去的收益情况大不相同。
另外,有些净值型银行理财,投资的资产本就是没有固定收益的,收益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资产价格的涨跌。比如以股票投资为主的银行理财,受股票价格涨跌的影响,实际的收益可能就会跟业绩比较基准完全不同。
就算是以固定收益的资产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净值型理财,收益的多少也会受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从而可能导致未来的收益与过去的收益相差较大。
所以,业绩比较基准既不能代表实际的收益,又还可能会跟实际的收益有较大的偏差。
因此,在买银行理财时,就不能仅根据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来买,更多应该看往期收益的高低值及平均收益情况,收益高低值相差越小、平均收益越高的银行理财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