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中医四大名著 饺子的传说

时间:2024-11-11 08:00:20

俗语说“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可见人们对于饺子这道美食的喜欢。但是,你知道么,饺子其实起源于医圣张仲景开出的一付中药--祛寒娇耳汤。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早年从师于名师张伯祖,他才思过人,善思稳重,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后,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杂病论》)。这部不朽之作,系统阐述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内容,现流传分为两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被奉为“方书之祖”, 张仲景被尊为医圣。

东汉末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相当于现在某市的市长),在任上,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深受百姓欢迎。后人将坐在药铺里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卸任时正值寒冬,许多人因为寒冷和饥饿而生病发生冻伤,尤其耳部冻伤,精通医术的张仲景知道情况后,让其弟子在南阳搭起医棚,熬制祛寒娇耳汤,在冬至那天分发给百姓。娇耳汤是采用羊肉,辣椒和一些怯寒的药材,煮熟剁碎,用面皮包裹成耳朵形状,给百姓食用。服用后,通体发热血流通畅,因此既解决了饥饿又抵御了寒冷还治愈了冻伤的耳朵。



张仲景晚年生病后,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留下遗愿:“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那里好了”。那年冬至,张仲景驾鹤西去,送葬的队伍走到他当年施舍怯寒娇耳汤的地方,棺绳突然断了,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就地打墓、下棺、填坟。


长沙和南阳两地的老百姓都纷纷前来送葬,他们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医圣祠。而且每到冬至,人们都要吃扁食(饺子的别称),纪念张仲景。习俗流传至今,除了纪念张仲景以外,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喻财源滚滚,健康幸福,春节期间尤其年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包饺子,接财神,守岁团圆,以祈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努恩百科 鲁ICP备2024098689号-3